□ 曲亚平 丁来余 李 梦
“质量把关靠眼前,定级核价凭经验,坑农害农易出现,遇到纠纷难裁断”,这种初级订单农业中呈现的尴尬景象,正随着一纸统一规范的合同文本被规避。记者从日照市工商局了解到,以规范合同文本为突破口衍生的新型订单管理模式,不仅让农户吃下“定心丸”,也让企业在信守合约中与农户建立起了稳定的契约关系。 向日、韩等国出口荷兰豆、草莓、芦笋为主营业务的莒县新晨食品有限公司,年初以2元/公斤价格与莒县小店镇金墩村300 余名种植户签订了400 余吨“草莓种植订购合同”,由于国外市场波动,草莓价格一度跌至1元/公斤。新晨食品有限公司如果按照合同约定价格收购草莓,要损失40 余万元,草莓种植户为此担心合同能否正常履行。日照市工商局执法人员了解情况后,按照事先签订的规范合同文本要约,帮助企业分析合同履约利弊与市场行情,最终使该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的2元/公斤价格足量收购了400 余吨草莓。种植户由此看到了统一合同文本在保护农民利益中的威力。 “规范的合同文本是确保订单农业履约率的核心环节。”日照市工商局局长邹兴祖介绍,农户与企业签订的一般性订单往往利于企业一方,当市场价格波动时,企业会轻易将损失转嫁给农户,给农户造成损失。为有效保护农户利益,日照市工商局合同科工作人员与种养殖大户、涉农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广泛征询各方意见,制定了统一、规范的 87大类 302个农(畜、水)产品订单农业合同示范文本。记者看到,每一类合同文本不但以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还最大限度量化合同指标,把国家规定的农产品标准明确列入合同规定条款,特别加入最低价保护、担保、风险分摊等保护性条款,订单把企业和农户真正结成了平等利益共同体。 订单主体双方之间的诚信守约执行力,是订单农业能否顺利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日照市工商局制定的合同文本已囊括了农业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农业各行业,全市100 余万农户与企业签订订单时,全部采用行业规范文本。 正是在这些规范的合同文本保护下,日照市迅速建立订单农业样板乡镇8 个,样板涉农龙头企业26个,带动当地水产养殖业、茶叶专业合作社、无公害蔬菜、农资购销等产销双方在稳定的契约保护下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