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一座地地道道的山城。
它的形象曾一度被定格在“群山阻隔、交通不便”——占总面积86%的山地丘陵,不仅阻隔了五莲与外界的联系,而且禁锢了山城人的思维和视野。
五莲人常常有梦萦绕:大山的胸怀是否能与大海一样开阔?
似乎在不经意间,人们
发现,从市区
北京路出发,沿潮石公路北行10多分钟,就已经进入五莲黄金
经济区域——正在崛起的五莲工业园区:以潮河镇为中心的东部区域到日照港只需15分钟,到青岛港仅需1小时。
走近这片区域,你会发现,走出山门的五莲人,同样拥有海一样的胸怀。随着日照市区规划布局逐步北移,青岛市经济中心逐步西移,五莲东部区域与日照市区和青岛的经济距离进一步拉近。南接日照港的辐射,东沐青岛港的雨露。区位劣势,从此变为优势。
“借力半岛”“承接临港工业”“接轨沿海”……当这些词汇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消化的时候,变革思维超前演绎的山城人,早已升挂起蓝色梦想之帆,悄然出海远航了。
而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战略。
关键词:发展战略
新闻背景:
2003年,五莲县委、县政府基于山城实际,深入调研分析,发展思维与时俱进,发展脉络逐次清晰:围绕建设“山清水秀、县强民富”新五莲这一发展定位,抓住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两条主线,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建县”三大战略。
五莲人赋予这一新战略一个易记的名字:“一二三”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指挥棒’,可谓影响区域全局。”五莲县委书记崔亮说,“在几年来的实践中,我们觉得‘一二三’发展战略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五莲实际,因而一定要坚持下来。”
基于这一宏伟蓝图,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经济总量跨越、产业层次升级跨越,提升
社会和谐水平的目标,全力打造新兴的临港产业高地、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山清水秀的生态名县、人和业兴的魅力地区,加快推进五莲的“富强和谐、人民安康”,将五莲的发展带入了全新的境界。
去年以来,五莲县深入开展了“攻坚克难谋发展、抢抓机遇促跨越”解放思想活动、“北学全国百强县诸城,南赶苏北第一市邳州,争当鲁南经济强县”为主要内容的“学赶争”活动,新目标再次摆在不服输的五莲人面前:“四个高于”,GDP、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增幅高于鲁南区县平均水平,拼搏两三年,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
记者感言:
五莲县的发展战略,6年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没有张扬,却透着一股韧气。为了什么?为的就是跳出群山的羁绊,实现与海相拥的梦想,为的就是彻底打破发展桎梏后的畅然。
可以看出,五莲的坚持,并不是呆板盲目的“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全县的发展实际,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在发展总体战略不变的情况下,使全县发展保持着强劲活力。
关键词:“两极”带动
新闻背景:
从2004年开始,五莲全面推进“东进战略”,倾全力实施以
山东五莲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为主的东部区域大开发,初步构建起了“东园西城两极带动,两干轴线纵横隆起”的跨越发展支撑体系。
按照“借力半岛城市群、接轨沿海产业区、培植开放桥头堡、打造产业新优势”的思路,五莲县先后投资3亿多元,不断增强园区的承载功能和吸纳能力,一批外向度高、科技含量高、能耗污染少的优质项目相继落地,成为我市又一个临港产业高地。目前入园企业达51家,完成投资45亿元。
以建设“城在山中、楼在林中、人在园中”的生态园林山城为目标,五莲确立了“南控、北扩、东拓、西绿、中改”的建设思路,城市燃气管网、城区亮化工程、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相继开工建设;以跨路沿河、“北扩东拓”为重点的城市东部新区、服务业基地开发加快推进,城市载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3年以来,完成总投资8亿余元,相继实施了一批道路建设重点工程:潮石公路五莲段建设加速了五莲接轨市区的步伐;胶新铁路运营,客货运业务正式开通,填补了五莲路网建设上的空白;222省道五莲段改造为城区向北、向东扩展提供了发展空间;总投资4.6亿元、按一级公路标准改建的334省道五莲东段的竣工通车,成为连接“东园”“西城”的黄金大道……
记者感言:
东园西城两极带动,把五莲“搬”到海边。不断加强的路网建设,连接东西,形成张力,突破区位制约,使五莲昂首跨入半岛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呼吸到新鲜的蓝色空气。
山海相拥,带来的是广阔的视野与无限机遇;“两极齐动”,打造出一片经济高地。五莲,不再是一名坐观别人飞速发展的看客。
关键词:项目争引
新闻背景:
7月23日,五莲县与华润电力(风能)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风电场项目合作开发协议》。该项目将利用五莲丰富的风能进行风力发电,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
从以“自力更生”为主,到尝试“借力发展”,再到如今“山风招商”,五莲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颠覆传统,在思维上和行动上逐步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
2003年,面对周边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压上五莲县委、县政府的心头。五莲的决策者认识到:若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抓思想观念转变,教育引导、参观考察,打破“思想瓶颈”。这对曾创造了以“自力更生”为精髓的“五莲精神”的五莲人来说,无异于一场“思想革命”。
在这场“思想革命”中,五莲人掀起了“大开放、大招商”的热潮。山东五莲工业园区和省级台湾工业园相继设立,为五莲人平添“招大商”的底气。2008年、2009年,五莲县相继组织开展了“项目建设年”和“项目争引建设年”活动,一批“大高外”项目强势推进,美国丹纳赫集团、美国斯比凯可公司、台湾亿丰公司等一批国内外产业巨头慕名而来。
今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转移机遇,五莲县坚持危中寻机。上半年,共引进项目127个,投资总额45.9亿元,到位资金19.9亿元,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重点项目有85个。危机之中,五莲县发挥政府服务和劳动力成本等优势,积极引导入驻的境外企业增资扩产。斯比凯可总部决定把美国两家工厂产能转移到五莲,全线升级改造;台湾亿丰集团增资1200万美元、
香港佳恩公司增资300万美元计划年内到位;美国丹纳赫公司计划关闭全球生产线,产能全部转移至五莲,增资2亿元实施二期项目,已建成主车间;台湾佳展公司增资2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年内完成14条生产线改装,产能扩大1.5倍……
良好的发展环境,坚定了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今年以来,投资25亿元的香港华润风力发电、投资15亿元的大唐风能太阳能发电、投资3500万美元的香港太阳能光伏等“巨型项目”先后签定框架协议。
记者感言:
“招商引资”,作为一个名词,被五莲人所熟知、认同,并化为自觉行动,不过几年时间。招商过程中,除了主动出击,五莲更多运用的是智慧,抓住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的机遇,立足山区风力资源优势,主动出击以风招商,“无中生有风生金”的“神话”,已被五莲成功演绎为现实。
与其说这是个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不如说,这是五莲为蓝色梦想而奋斗的史诗。
关键词:产业升级
新闻背景:
5月24日,由五征集团自主研发的、达到国内同行业产品先进水平的“奥驰”系列载货汽车正式下线。中国汽车界的一批“大腕”,与数千五征员工共同见证了这一足以载入日照工业发展史册的时刻。
从过去的三轮农用车,到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五莲人终圆“汽车梦”。汽车产业的崛起,就是五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五莲一直把产业转型升级视为“工业强县”的关键,抓住省里建设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市里临港产业加快向区县延伸的机遇,以“建设加工制造业强县”为目标,加快构筑传统产业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民营企业为主体,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工业体系,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量的膨胀”向“质的提升”转变。
从2003年正式提出“工业二次创业”起,工业始终是五莲的1号工程,技术改造始终是工业发展主题。围绕企业增效、产业升级,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植经济新生点。近几年,全县每年技改投入都保持在20亿元左右。
依托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车辆制造、纺织工艺品等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龙头企业不断膨胀壮大。车辆制造业整体向汽车行业转轨,为国内外轿车、载重车、客车配套的企业达40多家。
龙头企业五征集团2005年控股
浙江飞碟汽车公司进入汽车行业,今年又投资2亿元并购山拖农装公司,一举跨入全国拖拉机行业“三强”。上半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0.5亿元,产业链上规模以上配套企业86家,实现集群化发展。兴发、遨游、旭日、帅发等骨干配套企业积极适应跟进,实施重汽配件、重卡制动器、汽车发动机配件、特种车辆生产等一批新上技改项目,在为五征配套的同时,积极开拓重汽、福田、二汽、潍柴、吉利等汽车市场,呈现出产品高端化、市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纺织龙头华龙纺织公司成为省内主要高档布生产企业,进入全国纺织业50强。与此同时,生物制品、塑胶制品、高档手工工具等新兴产业快速壮大,斯比凯可公司、丹纳赫工具、泰山民爆、百亮眼镜等一批成长型企业迅速崛起。
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五莲县成立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出台了支持企业发展的11条意见,并出台了汽车、装备制造、纺织、生物制品、塑胶等八大产业振兴规划,全力为企业发展“减负加油”。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9.47亿元、销售收入124.9亿元、利税6.34亿元、利润4.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19.4%、42.4%和45.4%。
记者感言:
产业升级是一个市场化过程,没有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动力,成效就比较缓慢,尤其面对金融危机,产业结构升级更具现实意义。
五莲县抓住机遇,调动内部动力,以传统产业为支撑,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一个现代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产业升级的思路始终跟得上时代步伐。
关键词:生态建设
新闻背景:
现在,“工业”“项目”“现代制造”……这些略显生硬的词汇描绘着五莲经济前进步伐的同时,或许已改变了你对她环境的印象。
那份秀丽怡人的景致,今安在?
让我们来看条消息:6月23日,五莲县陆家庄子水库发现大量罕见淡水水母,经水产专家鉴定确认是享有“水中大熊猫”美誉的“桃花水母”。
据介绍,桃花水母被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其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水质不能有任何污染。它们的翩然现身,无疑是对五莲生态建设的最高褒奖。
五莲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保住绿水青山是发展也是政绩”的理念,提高生态水平,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等十余块“国”字号“绿色招牌”。
五莲县始终坚持以林为主的方针,把造林绿化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工作,构筑起完善的生态林业体系,全县森林覆盖率连续7年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达到45.1%,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5%。
坚持发展生态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对内抓治理,对外抓控制,坚持污染治理与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与产业升级、严格环境准入与招商引资“三个同步推进”,筑牢生态经济发展屏障。全县COD、SO2排放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GDP能耗逐年下降;境内空气质量保持在2级以上,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
五莲县发掘生态优势,不断拓展生态产业内涵。围绕建设半岛城市群绿色“菜篮子”“果园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制定实施了50多项农业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全县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43.5万亩,争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品牌48个,无公害产品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60%以上。
以建设半岛城市群“后花园”为目标,以五莲山、九仙山为龙头,先后投资2亿多元进行综合深度开发,使五莲山风景区跻身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区和全省十佳旅游风景区行列。今年6月,该县顺利通过省旅游强县检查验收,成为全省13个旅游强县之一。
记者感言:
秀丽仍在,但五莲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深度发掘生态优势,不断拓展生态产业内涵,既做到了保护生态也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
事实证明,生态与发展并不是一对矛盾,环境也是生产力,保护生态也能创造价值,只要坚持科学发展,就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关键词:社会和谐
新闻背景:
做一个梦容易,将梦变为现实并让其茁壮成长,就要呕心沥血。
那个蓝色梦想已经改变了五莲。
在全县经济发展“势不可挡”的今天,谁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是群众!
五莲县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以执政能力建设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努力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近几年,五莲县探索实施的《选拔任用科级干部操作规程》、乡镇党委书记履行管党职责述职、构建党内关怀帮扶激励机制、机关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等经验做法,先后被中组部、省、市总结推广。凭借良好的干部基础,五莲县被确定为全省6个“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县之一,试点经验得到中组部领导的充分肯定。继2004年被省委授予首批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之后,2008年又被表彰为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
坚持不懈地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建立村级监委会、构建“1+4”农村民主管理监督模式的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今年6月中央党校调研组专程前来调研。以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和新百村工程为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成为一张“名片”。抓牢平安建设,成为首批“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模范县。
五莲县始终坚持
民生至上理念,扎实推进为
民工程建设,每年都确定实施一批为民工程,加快农村水电路建设,全县农村自来水人口普及率、有线电视通村率、硬化路通村率、科普通村率分别达到90%、99%、99.5%和100%。投资1.17亿元的72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有71座主体完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低保制度,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1%,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70%。全面落实
就业扶持政策,就业形势持续稳定。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获得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等省级以上荣誉60余项。
记者感言:
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
五莲决策者主动与群众沟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切身问题,这是推进政府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由之路。
因为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解决好发展的依靠力量问题,制定的各项政策才能真正从群众中来,也才能够真正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利益,社会才会更和谐。(记者 孟庆连 陈颖 通讯员 梅文日 徐健 李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