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日照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数字强市建设工作情况。
据了解,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市数字经济总量年均增幅15%以上,数字经济呈蓬勃发展态势。
聚焦名园创建,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快速发展。今年,日照海右化工产业园等3个园区入选2024年度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名单,东港区产业互联网数字产业集群获评山东省数字产业集群。目前,日照市已拥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信息技术产业园、软件名园等专业化数字化园区14个,其中省级示范型数字经济园区4个,获得省级资金850万元。上半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52%,增速全省第2位,数字产业集聚度全省第5位。
建设“产业大脑”,切实推动数实融合。积极组织产业大脑揭榜挂帅,预制菜(海洋食品)“产业大脑”、农机装备“产业大脑”入选山东省2024年度“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新材料(特种钢材)“产业大脑”入库培育,省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累计达到4个。精制茶加工“产业大脑”、塑料制品“产业大脑”已上线运行,其中精制茶加工“产业大脑”在山东省首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会上进行了重点推介,是全省重点推介的3个产业大脑之一。
聚焦行业共性关键问题,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显成效。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梯次培育工作,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累计培育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30个,目前已接入设备150余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3万多家、承载工业APP 100余个。积极拓展场景应用,已培育5G、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160个。
强化政策引导,企业数字化改造进程加快。发挥日照市建成“千兆城市”的先发优势,开展“双千兆”赋能行动,设立了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累计组织实施两化融合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867个,投资金额322亿元。全市重点行业企业数控机床占主要设备比重达到一半以上,应用工业机器人(机器臂)8000余台套,70%以上的工业企业已利用互联网开展原料采购、商品销售、货款支付等经营活动,企业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
中国山东网记者王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