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日照经济开发区奎山街道孔家湖子村,4台大型机械正在日照(乐义)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内紧张作业,59个绿色蔬菜大棚已完工。到7月底,基地217个大棚将全部完成,为这片土地赋予新的使命。
日照经济开发区位于日照市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204国道以东项目云集,街道村居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4国道以西的村庄落地项目则相对较少,仍以传统农业为主,村民致富增收途径单一。为此,开发区发挥紧邻城区的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村居做大做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着力为城乡居民打造生态环保的“菜篮子”,促进村民就业增收。
今年3月,日照(乐义)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正式落户奎山街道孔家湖子村,原来的小规模、低档次蔬菜生产模式向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转型。对大多数菜农来说,这是一项新的技术革命。为让农民快速掌握无公害栽培技术,街道聘请了冬暖式蔬菜大棚之父——— 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做技术指导,主要培育黄瓜、辣椒等无公害绿色蔬菜。为解决资金问题,街道和村居协调农村信用社,利用“大连保体贷款”模式,为每户贷款 3万元,217户菜农鲜红的手印盖在同一张纸上,互为对方担保,贷款利息由村集体承担。项目一期工程占地670亩,217个大棚统一模式,统一施工。为确保产销畅通,村里成立了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统一生产、管理、销售一条龙服务,村民只需按技术要求安心生产,不必为销售存后顾之忧。
一业带动百业兴。孔家湖子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峰说:“无公害蔬菜销路好,价格高,村民积极性很高,基地原计划8月底完工,到7月底就能完成,头茬蔬菜元旦全面上市。按标准化生产每年能产出蔬菜1100万公斤,每个大棚年纯收入能达到3万元以上,能转移剩余劳动力300余人。”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基地,推动了农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为农民带来了滚滚财源,辐射带动了周边琅墩坡、许家园、西夏家村等蔬菜生产大村纷纷向绿色蔬菜转型。全区现已建成冬暖式无公害蔬菜大棚240个,预计3-5年将建成日照(乐义)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余亩。许多农民尝到了绿色种植的甜头,成为蔬菜大棚里的准“上班族”,促进了农民就业、农业增效。村民徐衍欣告诉记者:“俺一棚西红柿,一茬就卖了两万多块钱,一年种五茬菜,怎么也得收入四五万,比出门打工强多了。”(记者 贺玉才 通讯员 王蓉平 边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