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第103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济南召开。当日下午,由全国糖酒会组委会主办,《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承办的“第103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主论坛”隆重举办。
本次论坛上,中国食品行业方面的工业数据、商业数据、消费者数据,成为极大看点。阿里巴巴通过数字科技带来的在线平台本地化服务以及数字金融等,同样备受关注。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京玉发布了2020中国食品工业数据报告,研判食品工业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立平根据多项调研,发布了食品终端方面的一份报告,研判疫情对食品业终端的影响。
益普索方面的消费报告,也根据市场调查结果,说明了在经济新形态下消费行为的改变趋势。
如何用数据与数字化转变来提升食品行业,是业界关心的问题,根据阿里巴巴方面在本次论坛上发布的报告显示,预测从2020-2023年,数字化门店在整个本地生活里面的规模会由现在的100万门店提升到400万门店以上,平均每年的增幅都在40%以上。与此同时,蚂蚁集团也发布了数字化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助力食品工业。
0 1

中国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立平:疫情期间终端超市冷冻肉一度增长超过300%
中国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立平带来“解读食品终端布局”的主题报告,这份报告依据蚂蚁商联旗下55家成员企业的4000多家门店的POS数据调查以及全国154家超市问卷调查。
报告显示,疫情对消费的冲击非常大,零售业是冰火两重天——旅游行业、餐饮业出现断崖式下降的同时,也出现增长比较快的业态,通过大数据分析超市和便利店的增长趋势最明显。
全国大数据的分析情况看,超市经过2月份的短暂下降之后,在3月份呈现了31%的增长。疫情被控制之后,超市的增长出现了下降,到了7月跟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额下降了4%,7月份以后,全国超市企业的下降是一个持续探底的过程。
报告显示,很多居家食品在疫情期间出现上涨,粮油类3月份同比增长106%、烘焙原料在2-3月份销售增长了300%左右、酵母增长了650%、生鲜食品在3月份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4%。冷冻肉增长的幅度最大,3月份增长了300%。
酒类在1月份增长了154%,2月份以后酒类消费下降了70%,3月份又增长了20%。
依据这份报告,未来社区超市发展有这么几个趋势:第一,疫情过后线上销售、到家服务肯定会成为零售或者社区生鲜超市的一个主要营销模式;第二,折扣超市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自有品牌开发是折扣超市的一个方面;第三,像蚂蚁商联这样的自愿连锁超市组织将快速发展;第四,更加注重供应链的整合和建设,共建配送中心、加工中心大量出现。
0 2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京玉:2020年1-8月白酒同比下降15.3%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京玉发布了食品工业数据报告。报告显示, 2019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279.2亿元,同比增长4.5%,发生营业成本71055.3亿元,增长4.0%。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7.0元,比上年减少0.4元。
今年1月份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对工业生产造成短期严重冲击,1-2月份食品工业增加值明显下降,34609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5%。3月份以来,食品工业生产增加值比较明显,同比增长3.9%,已经由负转正。
分大类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分别增长1.9%、5.3%、6.2%,烟草制品行业增长5.2%,增速分别比上年放缓4.0、1.4、1.1和0.8个百分点。
白酒1-8月份增长是-15.3%。白酒行业很特殊,2019年整个白酒产量是2017年高峰值的一半,大概在780万千升。2019年白酒利润接近6000亿,达到一个历史高点,白酒行业经过2013年的断崖式下跌,2014年产业结构调整,2017年恢复,2019年才取得了这个成绩。白酒产业规模在下降,但是整个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率水平都在上升。
从利润率水平和收入来看一下,1-8月份食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60.0亿元,同比增长11.9%。整体来说食品行业的效益还是比较平稳的。
食品行业面临四个问题:第一,食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在提升,但是和企业的小、弱、散的现状并存,譬如大中型企业5000家左右,超百亿的70、80家左右,超千亿的企业不超过15家;第二,精深加工水平在不断进步,但是与粗放式生产模式并存;第三,食品行业品牌的价值凸显,但是与自主品牌的创新力度不够并存;第四,食品安全逐步向好,但是与食品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并存。
整体来讲,我国食品工业的规模巨大,但是有效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比较明显。
未来食品工业将朝着大规模、大业态、大市场的方向发展,实现线上、线下市场的融合,从消费者的观念转变到新模式的出现,给生产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0 3

益普索中国资深研究总监王晶 :健康食品当道,天猫减糖销售上涨56%,植物肉销售120亿元
益普索中国资深研究总监王晶带来“洞察食品创新趋势”的主题报告从消费者、从用户本身的角度出发,来探寻食品行业未来趋势。
在食品消费中,减糖日益流行,它充分反映了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有趣的是25-35岁的人,最愿意花钱的人,他们关注健康的意愿最高。天猫减糖的概念销售趋势一路上涨,上涨56%,能不能把减糖概念卖到更多的品类里面去,让更多的品类都享受减糖的红利?企业能不能推出一款健康的原材料成分放到产品里,兼顾健康与美味的需求?
还有健康概念的植物肉在全球已经非常火了,已经到了120亿的销售额,而且每年都在持续上涨。为什么呢?有益健康、有益减脂。
最后一个话题是方便速食。2020年,疫情后调查,方便面之外,还有小火锅、螺蛳粉、自热小火锅等等开始流行,很多消费者愿意花钱去购买更多的方便速食,他们不再认为方便速食只值5块钱。
这些品类为什么会成功?所有的需求都离不开享乐、社交、亲情、放松、控制、专业、尊贵、探索未知的需求。趋势是变的,但是只要你了解消费者、了解需求,就可以引领趋势。
0 4

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副总裁、客如云创始人兼CEO彭雷:数字化门店的规模在3年内将提升到400万门店以上
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副总裁、客如云创始人兼CEO彭雷带来“无业务不数据、无数据不智能”的报告。
本地生活行业,围绕糖酒和吃喝相关的行业,在中国整个GDP里面占相当大的比重,阿里巴巴把这个行业叫本地生活,包括外卖、团购、数字化工具、新零售、同城零售,一系列的业务在阿里巴巴的经济体里都属于大销售的范畴。
根据2019年的数据,大概餐饮和零售规模都在4万亿-5万亿左右,如果加上休闲娱乐可能还有1万多亿,围绕本地生活在整个中国经济的大盘里面是10万亿以上的规模。
中国餐饮有700万个店,这里面真正被数字化的交易额是10-11%左右,这是餐饮的数字化率,目前这个盘子还在比较早期的阶段。
疫情对本地生活相关的行业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像饿了么、河马还能保持对本地生活的服务,包括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都没有停止过,零售电商在疫情期间的生鲜订单配送量翻了十倍以上。
从2020-2023年,预测数字化门店在整个本地生活里的规模会由现在的100万门店提升到400万门店以上,平均每年的增幅都在40%以上。
阿里巴巴未来有一个计划,两年时间内帮助100万个门店实现数字化的升级。
02
营销助力掘金酱酒“富矿”
如今,在产区表达、品质表达的语境下,不仅有川酱、贵酱,在北方最大的酱酒产区——以云门陈酿、古贝元、景阳冈赖茆、祥酒等为代表的鲁派酱香正在崛起,掘金酱酒这一“富矿”。
2020年,从香型集中度看,茅台引领下的川酱、贵酱企业南下、北上,就是要提升产区影响力,提升品牌影响力,为品牌赋能,扩大品类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的溢价能力。
君品习酒体验馆、国台、钓鱼台等酱酒体验馆就在我们身边。
“利用云门酒业的云门酒道馆,还有云门酱酒品鉴生活馆,主要是为营销嫁接B、C两端,为B端的经销商赋能,为C端开展深度的体验营销。2012年,云门酒业在宋城打造了第一个酒道馆,目前,我们在全国各地已布局规模以上的酒道馆37家。”山东青州云门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树林对酱酒体验馆的解读,也是众多酱酒品牌接触消费者,让消费者先喝起来的初衷所在。
对此,北京卓鹏战略机构创始人田卓鹏指出,新零售是一个超级风口,是酒业的风口,解决了人货场的问题,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数据化赋能的泛零售形态,就是门店+社群+新技术,线上、线下都要离消费者很近。
钓鱼台国宾酒业公司总经理丁怀远表示:“目前,赤水河流域大大小小的酱香型白酒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市场、关注市场、学习营销。通过策划营销机构的帮助,慢慢地走向了市场。”
可以预见,在酱香型品类市场集中度提升的同时,头部产品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酱香风口之下,千元价格带的高端、次高端卡位争夺不可避免地陷入鏖战,谁将C位出道?市场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