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毒生姜、镉大米等事件,一次次摧残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同时群众也对政府怨言颇多。而在依法治国不断推进,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今天,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感和政府食品监管的公信力成正比,如何将法律条款的“严”落实到执法监管层面,已成为提升政府公信力和老百姓食品安全感的当务之急。
可以说,“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食品安全《规划》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期盼。《规划》中明确了包括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严格源头治理、严格过程监管、强化抽样检验、严厉处罚违法违规行为、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加快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加快形成社会共治格局、深入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行动等11项主要任务。可谓各项任务说到了问题的根本,如果各地能够严格执行到位,那么食品安全可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因此,守护食品安全,对于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责无旁贷,要按照《规划》所制定的任务,做到惩防并举,既要严格检验,有问题必究,用“零容忍”的态度昭示严打的决心,当好食品质量监控的“安全阀”,又要强化制度建设,开展诚信教育,增强群众打假意识,增强企业、个体经商户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各有关部门的使命感,真正筑起世界最安全的食品供应“防火墙”。
当前,“十三五”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地政府应该积极作为,紧紧抓住食品安全这根生命健康线、政治高压线、舆论关注热线,在加强监管执法、狠抓责任落实,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用实际行动推进美丽的“中国梦”民生篇章。(金羊网文/雨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