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将达97%以上、制修订不少于3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指出,我国将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风险注重源头治理、全程控制、风险管理、社会共治,护航“舌尖上的安全”。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到2020年,食品安全抽检覆盖全部食品类别、品种,国家统一安排计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每年组织实施的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千人4份;农业污染源头得到有效治理,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食品安全现场检查全面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每年至少检查1次;食品安全标准更加完善,产品标准覆盖所有日常消费食品,限量标准覆盖所有批准使用的农药兽药和相关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和技术支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食品安全“潜规则”如何破解?“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在严厉处罚违法违规行为方面发力。规划强调,要整治食品安全突出隐患及行业共性问题。重点治理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工业明胶生产食品、使用工业酒精生产酒类食品等“潜规则”问题,并提出整合食品安全监管、稽查、检查队伍,建立以检查为统领,集风险防范、案件调查、行政处罚、案件移送于一体的工作体系。
监管网络铺得广、织得密,食品安全才能落得实、有保障。规划明确实施全链条监管,严格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等特殊食品监管,严格网格化监管,做到“定格、定岗、定员、定责”,到“十三五”末,县、乡级100%完成食品安全网格划定。新华社(记者 王宾 刘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