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产业是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德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但产业领域单一、综合利用效率偏低、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是这一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德州市拥有近600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目前已形成粮食加工、果蔬加工、乳制品、调味品及发酵制品等门类齐全,产业链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这几天,山东鲁樱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正在进行新设备安装,这条世界上最先进的灌装生产线来自瑞典,投产后将开创国内豆类饮品行业先河。
汇源(禹城)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玉东:“这条生产线可以不用添加任何防腐剂,就能实现产品的商业无菌包装。通过先进的工艺把豆水进行酶解,在137度左右十五秒灭菌然后再迅速冷却到常温进行罐装,可以最大限度保持饮料的风味色泽营养。”
豆子虽小,萃取难度却大。在这之前,企业每年产生的煮豆水多达5万吨,只能白白倒掉,综合利用率极低,而这也是德州市食品企业的一大软肋。正是因为缺乏核心技术,德州市食品产业一直在初级加工和低档产品领域徘徊。
德州市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侯生杰:“我们德州是农业生产大市,原材料特别是是果蔬、粮油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是综合加工率不是很高,我们深加工能力占整个(食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在40%左右,国际上相对加工水平要达到70%以上;再就是我们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我们的科技投入不足,我们的新产品、新技术不多、不够,新成果的转化率也不高。”
全省“敲开核桃、一业一策”转型升级方案出台后,德州市在食品产业领域展开了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工程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鲁樱就将自己的研发占比提升到5%,并与科研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高金健:“现在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比较挑剔,不但是口味,还得营养,我们积极根据市场变化,增加研发投入,包括一些设备的改进,先进的检测仪器等,在人才上引进了不少硕士、博士。”
企业努力,政府也在帮忙。前不久,企业就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成功牵手国内饮料行业巨头汇源集团,不仅实现了从初级产品豆沙豆馅到现在豆类饮品的产品升级,还成为馅料行业国家标准的起草者。
向技术要效益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德州食品企业的共识。德州市食品产业深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了80多处技术研发平台,涌现出保龄宝、福田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课题等80余项。德州也先后被授予“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食品馅料城”等一系列国字称号。
侯生杰:“我们认为德州的食品工业,应该在培育原料基地,注重品牌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设绿色产品、绿色食品的工业基地,这么一个思路来发展德州市的食品工业。同时进一步发挥在粮食加工、果蔬加工、畜禽加工以及生物制造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提高品质、提高质量,加快培育一批、改造一批、建设一批转型升级的一些好的项目,实现德州市食品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通过近两年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市食品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集群突破千亿规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为1651.6亿元、128.3亿元和92.2亿元。山东台德州站 王佳亮 德州台 乔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