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0月14日消息,国家统计局公布了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9月,中国CPI同比上涨1.6%,低于此前预期的1.8%,再次回到1时代。彭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与彭博经济学家陈世渊撰文称,中国9月份通胀率小幅回落,加剧了需求疲软相关担忧,而且也证实了进一步刺激空间的存在。笔者的看法是,政策已经发生转折,变得更为宽松了。即便如此,在经济增长总体仍面临下行风险之际,笔者预期临近年底时将有进一步的刺激政策出台。
详文如下:
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1.6%,升幅较8月份的2%有所回落,也低于预期的1.8%。当月CPI环比上升0.1%,8月份为上升0.5%
正如彭博食品价格追踪指标所预测的那样,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从8月份的3.7%降至2.7%。笔者不认为8月份供应面因素对食品价格的提振会持续;9月份数据显示其影响已在减退。非食品价格涨幅居于1%的较低水平,也较1.1%略有下降
低通胀反映了经济疲软,却也是央行[微博]采取进一步行动以提振需求的机会。自去年年底以来中国央行已经五次降息,并多次投放流动性,在此基础上,央行最近又采取了新的举措:增加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
彭博货币状况指数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已经发生转折。随着信贷增长企稳、人民币(6.3481, 0.0022, 0.03%)贬值,政策立场在7、8月份变得更为宽松。笔者预期,年内还将有更多措施出台,其中包括可能性很高的再次降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等领导人发出的信号暗示,至少短期内,人民币将持稳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仍保持下滑态势,9月份PPI同比下滑5.9%,与8月份一致。一定程度上,这反映了需求疲软和产能过剩,并预示着下 周将要发布的9月份工业增加值会再度暗淡
PPI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就像油价跌得最狠的2014年第四季度,其对PPI数据的影响应该会在今年最后几个月里开始淡去。如果油价保持在当前水平上,那么2016年1月份PPI将同比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