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安全,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
四个最严怎样落实?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
1问
我们的食品标准足够严吗?
年底完成国标整合工作,构建国家标准体系
记者:我们目前有多少项食品标准,新的食品安全国标体系何时建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目前,我国已清理近5000项食品标准,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492项,并将于今年底完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基本构建由1100余项食品安全标准组成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制定、公布,这有利于加强标准制定与标准执行的衔接,增强标准制定的适用性、配套性和针对性。
下一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在卫生计生委的统一组织下,发挥执法一线和检验检测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构建最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2问
最严监管如何避免花架子?
下力气解决瘦肉精等问题,研究在许可证上晒出责任人
记者:最严监管如何保证能落实好?
负责人:实现最严监管,首先是源头严防。抓好源头严防,必须首先在防范农药兽药残留、非法添加上下功夫。
在完善标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农药使用,下力气解决高剧毒农药违规使用、抗生素滥用、非法使用“瘦肉精”和孔雀石绿等突出问题。
严格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管,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餐饮服务单位等的现场检查,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其次是过程严管。在食品药品监管中要加强日常监管,推进责任“上墙”,公布许可责任人和日常监管责任人,研究在许可证上“晒”出许可责任人、日常监管责任人的姓名,接受社会监督。
3问
能罚得违法者倾家荡产吗?
新《食品安全法》处罚愈加严厉,设行业终身禁入制
记者:有人说,有些国家在食药领域的处罚极为严厉,非法商家往往会倾家荡产,并且终身禁入,我国为什么没有采取这样的严厉程度?
负责人:国情不同决定了法律体系不同,不可能照搬其他国家的法律。
近年来新制定修订的法律法规在处罚上愈加严厉。新修改的《食品安全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加大了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比如,提高罚款额度。《食品安全法》第123条对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经营病死、毒死动物肉类的行为,罚款额度由原来的最高可处货值金额10倍罚款修改为最高可处货值金额30倍罚款。
比如,引入了行政拘留。《食品安全法》第123条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经营病死畜禽,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等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予以行政拘留。
再比如,规定行业终身禁入。《食品安全法》第135条规定,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据《人民日报》
标准
◆今年年底完成食品安全国标整合
◆构建由1100余项食品安全标准组成的国家标准体系
监管
◆推进责任“上墙”,研究在许可证上“晒”出责任人
◆督促企业建立产品追溯体系,让食品药品全程可控可追溯
处罚
◆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情节严重的予以行政拘留
◆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问责
◆对责任不落实、监督管理不力、失职渎职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