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省政府副秘书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马越男
■《决定》摘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目前,我省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整体进程走在全国前列。省级改革基本完成,新机构已经全面履行职能。市县改革扎实推进,17市均已组建了新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全省137个县(市、区)中有135个明确规定在乡镇(街道)设立监管所,并要求在每个行政村和城市社区设立至少1名食品药品协管员。
“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强调的是源头治理的理念。源头安全了,才能保障后面环节的安全,所以食品药品安全必须正本清源。就是要通过早期介入、风险防控、全程跟踪,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程度地减少出现问题的风险。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消费量大、安全隐患多的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和重点场所,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严惩重处违法犯罪,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在食品领域,重点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肉类、食用油、食品添加剂、儿童食品等重点品种专项治理;加强学校食堂及周边、农村、超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和小餐饮等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的专项整治;对食品网络交易进行专项整治,严厉查处互联网销售“三无”、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在药械领域,重点开展对制售假劣药品、网上非法售药、化妆品非法使用禁限物质、违法广告等生产经营行为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医疗器械方面存在的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使用无证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整治一个产品,规范一个行业,治理一个行业,净化一个市场,积小胜为大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食品药品安全状况。
新形势下,“人海战术”打不赢,也打不起。要依靠科技手段来提升监管水平,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实现对食品药品的全覆盖、全过程监管。要运用好风险分级、管理分类的方法,比如,对产品按风险分级、对企业按信用分级,实施有区别的分类管理。对销售量大、风险隐患多的商品,从严监管;对工艺简单、用途特殊的商品则更多地依靠科普宣传和风险预警等方式引导消费者选择。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