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西兰乳粉原料含肉毒杆菌事件愈演愈烈,经国家质检总局确认,多家公司使用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浓缩乳清蛋白粉,如何为宝宝选择一款安全放心的奶粉,再度成为妈妈们揪心的问题。8月6日至7日,记者连续走访城区多家超市发现,涉及部分多美滋品牌的奶粉已在超市内下架,未发现涉事批次的奶粉。
近日,多美滋在官方网站等渠道发布《关于恒天然涉嫌污染原料事件的声明》表示,将对部分批次“可能存在潜在质量问题”的相关产品实施预防性召回,并全部销毁。
友谊商店在第一时间对奶粉进货批次进行了详细排查,没有发现问题批次的奶粉。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在货架的显著位置,贴着一份《多美滋关于恒天然涉嫌污染原料事件的声明》,消费者可放心购买现有货架上的奶粉。
部分曝光批次奶粉已下架
8月6日晚,记者来到海曲中路上的大润发超市。在超市奶粉销售区域,多美滋的多款奶粉被摆在货架上,但唯独不见2阶段(6至12月婴儿使用)的产品销售。一名销售人员介绍说,自从听说多美滋2阶段奶粉出现问题后,超市已对该品牌的2阶段的产品全部进行了下架,如在超市内购买的消费者可办理退货。
在超市一楼的总服务台,多名市民正在办理退货手续。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超市已与多美滋厂家人员取得联系,可以办理退货,消费者在此前购买了问题奶粉可凭小票进行退货。对于多美滋其他产品是否可以退换,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不影响二次销售可以进行办理。
“现在的超市内货架上的货都是经过排查,没有任何问题,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随后,记者又走访了银座、凌云几家大型超市,虽然货架上仍有多美滋2阶段奶粉在出售,但通过查看批号,并未有被曝光批号的奶粉销售。
超市内的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尚未发现问题批次的奶粉。若消费者购买到问题批次的奶粉,可以凭小票办理退货。
港城妈妈对洋奶粉的信心受冲击
“听到这个消息,我赶快拿起儿子的奶粉罐,确认奶粉的批次。”姚女士得知多美滋部分批次奶粉涉被肉毒杆菌污染,顿时“心惊肉跳”,因为儿子正好在吃这个品牌的奶粉。好在孩子吃的不是问题批次,算是虚惊一场。新西兰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奶源地,可瑞康品牌也得到很多国内消费者的认可,但恒天然乳粉事件曝光后,让不少妈妈都倒吸一口气。“孩子还没出生,我就四处打听,哪里的奶粉最安全。经过对比后,才慎之又慎地选择了新西兰的奶粉。可这次事件出来了,虽然孩子喝的奶粉不在批次内,但也够让人心惊胆跳了。”一直让
孩子食用新西兰进口奶粉的姚女士现在犹豫是不是该给孩子换一种品牌的奶粉了。
其他品牌奶粉的销量有所上升
连日的“肉毒杆菌”风波的持续发酵,洋奶粉的食用安全问题再度也引起了大家关注。
家住城区一小区的刘女士,孩子刚刚1岁多,以前喝的都是新西兰的进口品牌奶粉,“肉毒杆菌”问题被曝光以后,她正打算为孩子更换其他产地的奶粉。
“虽然喝的不是这个品牌的奶粉,但毕竟宝宝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心里还是有些担心。”
刘女士介绍说,对于是否会选择国产奶粉,还要到时候咨询一下身边的朋友,看看哪种奶粉安全,再考虑为孩子进行更换。
采访中,不少超市销售人员也表示,虽然未发现涉事批次的奶粉,但涉事品牌的奶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销售惨淡。
在兴海路上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涉事的“问题”奶粉几乎无人问津,而不少消费者已从过去一味追求洋奶粉,趋于理性购买国产品牌的奶粉。
“肉毒杆菌”奶粉究竟有多毒?“毒奶粉”又成为了新闻热点,这次是因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部分浓缩乳清蛋白粉被曝可能受肉毒杆菌污染,相关产品已出口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那么“肉毒杆菌”奶粉究竟有多毒?
一、毒在哪里
恒天然集团3日发布的公告中说:“(对浓缩乳清蛋白粉的)检测显示一个样本中可能存在肉毒梭状杆菌,它会产生肉毒素。”由于这批乳清蛋白粉被进一步用于制作奶粉等产品,人们又用“毒奶粉”来称呼此事。
有关资料显示,肉毒梭状杆菌简称肉毒杆菌,它本身是无害的,但是它在厌氧环境中产生的肉毒素(又称肉毒毒素)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物质,不到1微克就可以致人死亡。医学专家指出,其中毒症状主要是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视力模糊、瞳孔散大、语言障碍、头晕、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严重者会瘫痪。
对食物具有卫生学意义的检验在于是否检出肉毒素,若只检出肉毒杆菌但未检出肉毒素,不能证明此食物会引起肉毒中毒。对于成人而言,如果只摄入少量肉毒杆菌,身体可以将其自然代谢掉。
二、如何消毒
肉毒杆菌产生肉毒素需要一定条件,它生长繁殖及产毒的最适宜温度为18到30摄氏度;如果环境太冷或太热,在温度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55摄氏度时,它不能繁殖也不能产生毒素;如果环境过于酸性或过于碱性,在PH值低于4.5或大于9.0时,它也不能繁殖和产生毒素。
肉毒素特别怕热,通常在75到85摄氏度之间加热30分钟,或是在100摄氏度时加热10分钟,就可以破坏肉毒素。
因此,如果相关乳清蛋白粉在进一步加工过程中经历了高温,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比如使用了这批问题乳清蛋白粉生产饮料的可口可乐公司称,由于生产过程中采用超高温杀菌工艺以及饮料弱酸性的抑制作用,相关饮料产品是安全的。
恒天然集团表示,这批问题乳清蛋白粉的生产时间可早至2012年5月,直到最近才检测出来。这么长的时间内没有中毒案例报告,可能与奶粉等相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常常要经历高温加热有关。
三、隐患何在
但让人担心的是,相关产品中可能还含有肉毒杆菌芽孢。芽孢是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高度浓缩脱水形成的休眠体,它对于高温、低温、干燥等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有些细菌的营养细胞在70到80摄氏度时只需10分钟就死亡,但其芽孢在120到140摄氏度的高温下还能生存数小时。
著名科普人士方舟子就在其微博上指出,一般家庭消毒设备可消灭肉毒杆菌和肉毒素,但杀不死肉毒杆菌芽孢。要杀死肉毒杆菌芽孢,需要在高压下120摄氏度煮半小时才行。
如果奶粉中还有肉毒杆菌芽孢,也可能会导致肉毒素中毒。与成人相比,婴幼儿面临的威胁更大,一方面婴幼儿是奶粉的主要消费人群,另一方面他们的肠道环境还没有发育健全,很容易因摄入肉毒杆菌芽孢导致肉毒素中毒。因此,为保险起见,人们还是应该避免食用与这批“肉毒杆菌”乳清蛋白粉相关的奶粉等产品。
编辑手记
不应对洋食品过度迷信
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乳品受肉毒杆菌污染,令全球震惊。可能受污的乳品流向何方、如何召回等令人关注,而事件元凶肉毒杆菌如何产生、如何更大范围加强预防,同样成为公众热切关注的焦点。
长期以来,新西兰以“百分百纯净”的品牌在海外推广新西兰产品,尤其是其乳制品。
然而,连续爆出问题的恒天然集团,也开始动摇中国消费者对洋奶粉“百分百纯净”的信心。
一些网民也在网络上惊呼“洋奶粉”神话似乎在倒塌。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还远不止这些,不少国家都受到过“有毒食品”困扰。
食品安全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味迷信“洋食品”并非明智之举。“洋食品”不一定都是极品,“国产货”也并非都是次品。
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威胁、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突破国界的当下,不应该对“洋食品”过度迷信。对待“洋货”与“国货”应本着一视同仁的态度,理性客观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