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超标、说明书与审批内容不符、同一批号多种产品、产品来源不清……青岛开发区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展开保健品专项整治两个多月以来,共查扣问题保健食品400余盒,对22家存在违规行为的保健 食品经营单位予以立案。 8月1日,记者在青岛开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看到,400余种被查扣的问题保健食品被分门别类的摆在桌子上。这些问题保健品被查扣的原因五花八门,包含了“产品规格与批准不符”“同一批号多种产品”“标签说明书与批准不符”“无企业登记注册信息”“铅超标”“与国家批准申请人名称不一致”“不符合保健 食品标识规定”等各种各样违法情形。 “保健食品市场目前存在‘假冒保健食品’‘夸大、虚假宣传’‘非法添加禁止类药物’这三大乱象。”青岛开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副大队长董殿军说,专项整治期间,共检查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415家次,查扣问题保健食品400余盒,对22家存在违规行为的保健食品经营单位进行了立案。 随后,记者跟随稽查人员来到青岛开发区一家大药房,对保健食品展开检查。“首要要看保健食品经营单位是否有《食品流通许可证》及《营业执照》;然后查看经营的保健食品是否存在冒用厂名厂址,标签说明书是否符合规定,有无盗号嫌疑,是否涉嫌非法添加药物以及是否冒充药品等。”董殿军说,最后将可疑产品与国家总局网站及他们自行研发的问题保健食品数据库逐一核对,确保违法违规行为得到及时查处、纠正。 据董殿军介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目前经过审批的国产保健食品有12321种,进口保健食品有695种,但市场上在售的保健食品远超过这些数字。目前,青岛开发区辖区内查获的问题保健食品主要涉及减肥瘦身、补钙、改善睡眠、补充维生素、补肾、润肠通便和增强免疫力等7大类62种,市民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发现可疑情况可拨打12331举报。(记者 潘旭业 通讯员 李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