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信水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是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在日照检验检疫局的帮助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国际市场……
注重出实招见实效
一个建于1951年的公司,现有资产5亿余元,从业人员3500余人,集水产食品加工、国际商贸于一体,年出口创汇达1.6亿美元。这就是山东荣信水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简况。
董事长杨淑金是一位作风严谨、思路缜密的企业家。面对我们的采访,他说出了一句话:最早公司开始运作时,我们最怕检验检疫。后来在市场上吃了亏,才慢慢明白了检验检疫的重要性。
他说,一路走来,我们是在检验检疫人员的指导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我们原来是小厂子,什么也不懂,检验检疫部门帮助我们加大管理培训,出口企业管理规范了,产品质量有保证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在食品方面,出口产品的质量要高于国内产品。对于这样的情况,检验检疫监管到位,不仅是指导,在战略上也引导我们上了新的台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山东荣信水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山东半岛南翼蓝色经济区内,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依山傍海,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近海水产资源极其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以海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股份制企业,下辖日照日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日照荣兴食品有限公司等9家子公司。集团公司首批获得“美国FDAHACCP”和“水产品输欧盟”注册认证,出口创汇连续多年位列山东省水产行业首位,其中星鳗和真章单品种出口额和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公司现拥有3.6万吨低温冷库,4万平方米精加工车间,车间配备具有先进水平的水产食品加工、速冻、产品检测、化验、包装等设备,年加工各类水产食品3.5万余吨。拥有鲜活、冷冻、蒸煮、烧烤、油炸、漂烫、盐渍等生熟即食系列产品400余个花色品种。种类涉及海水鱼类及其制品:水产、淡水鱼类及其制品,虾类及其制品,贝类及其制品,蟹类及其制品,海洋软体类及其制品,鱼糜及其制品,水产罐头、海洋保健品,水产饲料及饵料,水产加工品、果蔬、休闲食品。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畅销国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级战略实施以来,日照检验检疫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连续出台了多项扶持措施,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外经贸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服务区域发展。制定了《日照检验检疫局“十二五”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日照港口建设,积极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鲁南临港产业带和日照精品钢基地建设。参与日照市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8个项目,牵头筹建钢铁及矿砂检验检测中心、石油及化工品检验检测中心、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示范中心;配合商务等部门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力促日照市成为全国、全省第二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引导企业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服务转型发展。结合产业调整振兴发展战略,实行“一厂一策、一品一策”,实施“中小企业重点帮扶工程”,服务转方式、调结构,引导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
服务重点企业。出台了《日照检验检疫局服务蓝色经济帮扶出口企业促进外贸发展若干措施》,重点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对国家级、省级农产品龙头骨干企业,实施领导对口重点帮扶,做大出口业务。对出口农产品一、二类企业,积极帮助建立完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开展相关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以提升管理层次;指导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原产地优惠政策,扩大签证企业范围,提升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服务企业需求。坚持“企业有所需,我们有所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着力为企业减负、提速、增效,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企业的一致赞誉。
注重企业根基
该集团公司依靠“团结拼搏、务实求效、至诚至信、奉献社会”的企业精神和公司理念,以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信赖。“日荣”牌系列产品连续多年荣获国际农博会金奖和“名牌产品”称号。企业先后被国家、省、市授予“全国食品行业科技进步优秀企业”、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食品行业质量管理十大示范企业”、“日照市AAA类信用企业”、“海关AA类进出口企业”和“便捷通关企业”“海关信誉企业”等荣誉称号。
杨淑金说,2013年企业的经营形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我们在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上进行有效的创新与突破,各级管理人员要有“坐不住、睡不着、等不起、慢不得”的意识,要有与企业相向而行的心境,要摒弃工作中的任务观念,将被动行为转化为自觉行动,树立与企业荣辱与共的主人翁意识,各公司、各单位要围绕明确的经济责任目标,脚踏实地,众志成城、汇聚众力、强化责任意识、细化任务安排,抓紧、抓早、抓落实,步步为营,才能使企业在管理方面、经营运行质量及经营效果上实现突破,保证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他强调说,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公司的管理者,荣信公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优化管理系统的同时,积极走出去。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提高管理效率,那样会忽略了外面世界的风起云涌,明朝和清朝的衰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关起门”。管理者不能仅仅是关起门来检查是不是这个部门出了问题,哪个环节没有做好,而是应该先从内部找内部的症结,再把眼睛向外看,从产品品质、管理、营销、市场上找原因找方法。我记得2012年有个公司来我们公司学习,两个月后,经朋友处了解到他们在自己公司原有的条件下进行了改良,员工普遍认为管理更人性化。这就是出去看看的好处,同时,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树立管理者形象,以身作则。管理关键还是在管理者,正所谓上行下效。管理者要建立影响力,学会授权,让下属自动自发地去执行。管理者对所下达的指示、任务,要有立刻行动的思想,不等、不靠、不推、不拖,跟上追踪,跟上确认;对于员工反映的问题,管理者要及时解决,不给员工留疙瘩。只要管理者能够做到亲力亲为、身体力行,就能为员工创造一个畅通的工作环境,畅通的氛围环境,有利于提高沟通的效率,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管理者必须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责任心是做人、做事的基础,要让每一个员工明确个人的责任,明白今天的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每一个职位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份责任。你从事这项工作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管理者要让员工领悟到,当对工作充满责任感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要让员工理解,有了责任心,精力就会集中在执行上,干工作就会热心、用心、尽心,就会精益求精,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抓落实,执行就会没有任何借口。因此,要时刻加强管理者对员工责任心的教育培训,引导大家自觉树立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岗位职责,不折不扣地将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全面内控体系,不断创新。管理者要根据自己的管理权限制定总的管理目标再进行分解至各级管理者,使组织管控、生产运营、市场营销等诸多战略要素在全面内控体系中考虑全面。安全是企业运行的有效保障。不论是生产安全还是质量安全,都与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质量安全是立厂之本、发展之源,不论是生产安全还是质量安全务必要狠抓落实,不能放松。
稳住底盘,适时扩张。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上。如果固守现有的发展思路,则会导致集团经营发展的增长点不足、冲击力不够,致使生产经营路子越走越窄,唯有开发新市场,开发项目、开发新客户,开好源,才是企业克难制胜必不可少的法宝。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强化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率。注重企业根基,选择合适时机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等。且不可盲目扩张,要全面考察政治、文化、经济、人员等因素。要进一步强化集团基础产品线的主导作用,将出口贸易、内销贸易工作做大、做深、做细、做强,招徕大的贸易订单;稳定现有客户群体、发展潜在客户。
注重企业发展环境
随同采访的日照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孙志杰说:有了进出口企业,才有检验检疫。他谈到了企业发展的环境问题。并且提到了一个词:环渤海经济区。他说日照局着眼于此,在许多方面采取措施,全力倾情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将这一地区列为全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式确立了“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单独的区域规划。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为环渤海地区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
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它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环渤海五省(区)二市国民经济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二是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三是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环渤海地区如今已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被经济学家誉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第三个“增长极”。
山东荣信水产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不断调整产业战略,做强做大产业。杨淑金说,日照局朱局长还单独把我请到局里,寻问相关问题,帮助我们解决困扰。他这种换位思考,主动服务的态度,让我深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