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我们在给西方当小白鼠”,在网络上,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一些传闻和争论,引起不少消费者的恐慌。其实,转基因技术自诞生以来,争论就从未间断过。 “转基因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国家有必要加大投入强化公众科普,消除因缺乏了解造成的恐慌。 ”日前,2011国际食品安全博士论坛分论坛 “转基因作物与食品安全”上,专家认为,加强公众科普是消除恐慌最有效的办法。
欧美是转基因食品消费大户
“我在美国生活多年,几乎天天在吃转基因食品。在美国,转基因食品已相当普及,转基因玉米、大豆、土豆、西红柿、木瓜等,都是美国家庭餐桌上的家常便饭。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许骏研究员说,那种西方人自己不吃只祸害穷国的低级谣言不值一驳。
据介绍,美国是最早开始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国家,同时也是转基因食品销售和食用最多的国家,美国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据美国农业部(USDA)2011年6月3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按种植面积计算,美国种植的88%的玉米、90%的棉花、94%的大豆,都是转基因品种。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物平衡表格(2007年)对美国转基因产品进行了追踪。美国当年产大豆7286万吨,41%用于出口,其余都用于国内消费,其中93.1%用于食用,用于饲料的不到7%。打开欧盟委员会的网站,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欧盟获得授权的转基因生物名单。其中转基因玉米就有23种、油菜3种、土豆1种、大豆3种、甜菜1种。除了极少数作饲料或工业用途,绝大部分用于食品。
连续多年,日本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第三大大豆进口国,2010年日本进口了1434.3万吨美国玉米、234.7万吨美国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品种。
油脂中没有转基因成分
中国科学院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春明研究员介绍,其实转基因与杂交一样都是通过基因转移培育具优良性状的改良作物,区别在于杂交是“批量”转移,而转基因技术可以做到精确的单个基因转移。
据介绍,目前全球主要应用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是孟山都公司的抗农达大豆。草甘磷是全球广泛使用的高效、安全的经典除草剂,由于大豆生长初期易生杂草,必须使用除草剂,科学家一直想找到一种抗除草剂的基因导入大豆。 1992年,科学家从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农杆菌中找到了一种抗除草剂的蛋白,成功培育出抗农达大豆。
“基因的载体是蛋白,它不在蛋白以外的物质成分中。中国老百姓普遍对转基因食用油存在抵触,是因为不了解转基因的原理。虽然食用油以转基因大豆为原料,但选用的是大豆的油脂成分,而非蛋白成分,因此食用油里面根本没有转基因成分。 ”专家指出。
人吃了转基因食品后到底会不会改变自身的基因?会上,专家指出,基因不会像农药那样在体内残留。基因是动植物细胞中携带的一种大分子物质(DNA)片段,所有基因进入人的消化系统都会被分解成生物界通用的4种核苷酸,才能被人的细胞吸收利用。几千年的实践表明,没有发现一例通过食物传递遗传物质整合进入人体遗传物质的现象。
制度健全保障食品安全
鉴于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巨大潜力,各国高度关注其发展中有没有潜在的风险,特别是生物基因跨物种转移是否会对健康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我国也始终坚持在推进转基因技术的同时强化生物安全管理。
农业部日前发布了《转基因明白纸》称,“通过安全评价并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致力于转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研究的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邱德义指出,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完整的、与国际接轨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对保障生物安全、促进转基因育种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转基因产品到底安不安全,专家一致认为,安全是个相对的概念,不存在零风险。比如,有些人说传统食品是安全的,但豆角生吃有毒,煮不熟也会发生中毒;牛奶、鸡蛋这些通常被认为是非常安全的食品,也是国际组织公认的过敏源。 “转基因产品是我们在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回答。 ”作者:宗禾 郑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