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掺假”,不少市民对此深恶痛绝。日照作为蜂产品产销重要城市,蜂蜜质量成了一个敏感的话题。记者了解到,日照早早就为蜂产品生产设置了“硬杠杠”,“标准化”集中生产,日照蜂产品出口量占到全国总出口量的12%左右。
“说起蜂蜜质量,当然得去莒县看看。”日前,日照市质监局的工作人员一谈起蜂产品的事,马上信心百倍地说。2008年1月份,由山东华康蜂业有限公司承担,莒县蜂产品协会、莒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参加的国家级蜂产品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立项,今年8月份,该项目通过了考核验收。这意味着在这个示范区内,蜂农们从蜜蜂养殖、用药、生产、运输、验收、加工、贮存、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遵守严格的标准。
莒县华康养蜂专业合作社的蜂农老张说,蜂农们对如何用药多是一知半解,如果没有统一管理和技术指导,滥用药物之后,产量不高是小事,影响到了蜂产品的质量就麻烦了。今年他养了500箱蜂群,光蜂蜜就收了2000多公斤。由于产出的蜂产品质量好,加上收的王浆、蜂胶,能赚6万多元。
标准化示范区里的蜂农们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自产自销。他们开始享受蜂产品加工流通环节中的利润,收益多了养蜂就更加认真,害怕养坏了毁了自己的名声,蜂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示范区内,每个养蜂小组配备2名专业标准化技术指导员,每年对蜂场巡回指导和跟踪检查150天左右,现场教授蜂农科学养蜂技术,面对面解决蜂农养蜂生产过程中的难点疑点,贴近蜂农进行服务,不断提高蜂农的养蜂技术水平。对蜂农使用的药物,由示范区统一购买,建立采购和核销台账,免费发放给蜂农,坚决杜绝蜂农私自用药,滥用药物,一经发现,立即除名。
据了解,针对蜂蜜内外销标准不统一,国内市场上的蜂蜜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示范区通过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采取统一提供蜂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发放药品、统一提供养蜂器具、统一收购和运输、统一质量标准的管理模式,使示范区出产的蜂产品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要求。
专家提醒
食用蜂蜜莫进误区
见习记者 巩琨徐艳本报记者 张焜
面对市场上各种名目的蜂蜜,不少市民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说,市民在挑选、食用蜂蜜时别进入误区。
“蜂蜜是好东西,多喝肯定有好处,对皮肤好。”25岁的市民徐玲谈起蜂蜜就滔滔不绝,她说自己最喜欢枣花蜂蜜,觉得可以补血,对皮肤很有好处。不少女性市民都对蜂蜜情有独钟,但提到各种花蜜该如何选择时,却都表示并不清楚。
洋槐蜜、紫云英蜜、桂花蜜、枇杷蜜、枣花蜜,日照各大超市内的蜂蜜品种让不少购买者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包装上都不标注该品种的蜂蜜有什么独特的作用。
专家认为,其实多数蜂蜜对人体的作用基本相似,差别不会太明显。“各种花蜜的不同之处或许只是口感不太一样。”有专家认为,一些花蜜的矿物质含量稍有不同,可能会有一些特别的功效,但不会很明显。
日照市营养学会唐正风先生说,在《本草纲目》的记载中,蜂蜜的功效基本有五种,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另外,蜂蜜还有护肤美容,抗菌消炎、缓解精神紧张、促进睡眠的功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食用蜂蜜。蜂蜜虽然适宜老人、小孩、高血压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食用,但如果有糖尿病、脾虚、腹胀、舌苔厚等情况,食用蜂蜜反而有害无益。记者 张焜通讯员 王雯雯 张敏